3月20日下午,亚 - 博取款快速到账举行行政干部读李希贵校长的《学校如何运转》一书读书分享会。分享会分两个阶段,第一阶段由五位校级领导带领各自组员进行分享交流,并推选一位组员在集中时代表组内进行分享;第二阶段为集中交流,由五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。五位行政干部从不同的角度,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,作了精彩的分享交流。
林日银:研读李希贵校长的《学校如何运转》一书有所感有所思。本书从学校管理出发剖析了运行机制、管理模式、管理人员、教学一线等方面内容,细致入微,案例示范鲜明,书中提到的几点很有同感。首先管理要有生活的照顾,对学校的运行要融入人文教育,以人为本,例如老师在生活上遇到难题学校可以帮助解决,让个体感受集体的温暖,让学校变得温馨。其次是学校运行要根据上级职能部门的工作来计划,将学校的工作融入职能部门的年度报告,使学校工作效率更为有效。最后学生是学校教学的最终受益者,学生的在校生活能体现个体成长特色才是最好的教学,融入更多的自由选择的选修型菜单式课程,解放孩子的天性,当然,这样的模式还要不断探索。
邵鹏翔:教育工作任重道远,要有基于学校实际对未来教育的憧憬,更要有将工作落实到底的觉悟。
学校管理要有原则。日常工作中,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权衡利弊,做出判断处理,此时遵循学校制定的大方向、大原则便不会出错。
每个人个人也要有原则。一个人如果内心有了原则,就不会有大道理让步于小道理的情况发生。这是一种自律,当我们内心有尺时,做人做事自然都能收获一个好的结果。
郑鹏余:此书未面面俱到地把学校管理都讲到,恰恰它只讲了冰山一角。但就是这一小部分,平时在学校管理中看不见摸不着,却极其重要,它是冰山下方最底层的基座——组织结构。我们所看见的管理不顺畅,都不是制度带来的,也不一定能靠开会解决,许多时候是因为组织自身的结构出了问题。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就是如何用结构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“真问题”。
冯晨笑:通过结构和制度的改革、改良等来最终促成组织的“自动化”,其实就是一种“信息化”。但我们现在很多信息化工作的手段是推轮子,而不是开动油门,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,这有悖于“降本增效”的目的。如果一列高铁还需要人去推,那为何还要造高铁?当然,人的因素在里面也是很重要的,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主动、适时的去变革,才能更好的发展。同时信息化也不能无边界,必须是有人为的边界在里面,才能更有温度和智慧。李校长在本书里阐述了一个很好的改革案例,并给出了很多实际的操作路径和建议,但这些是否可以直接照搬,又如何落地,就很讲究一个“适”字。我相信,在亚 - 博取款快速到账一直坚持的“适域情、适职情、适生情、适师情”之下,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,引领一个新时代。
王佰亮:通过通篇读完该书及对李希贵校长的了解,我认为李希贵校长有种“直击问题、剖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”的钻研精神,模仿李希贵校长的这个方式带着两个问题开始了上海学习之旅。
书中提到:“以所有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学校,他的决策机构的成员一定是离学生最近的人员占主体”以及“让听到炮声的人指挥打仗”这两句在我跟岗的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中体现的最为明显。“群策群力,精益求精”的校训体现了他的决策机构成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,同时近30年只做一件事“叠被子”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。以学生为中心,从叠被子这件小事开始提升自己的行为习惯,达到习惯的养成,同时将学生的思想进行转变,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,在这个过程中恰恰体现了书中提到“学校是孩子犯错误的地方。在这里,犯错误的成本最低”。